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中国初期工业经济略论

来源: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3-19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工业化不仅是后起国家摆脱贫困落后的必由之路,更是人类历史上的空前跨越。自从第一次工业革命爆发之后,世界各国先后开展工业化,以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有效手段。无论在资本

工业化不仅是后起国家摆脱贫困落后的必由之路,更是人类历史上的空前跨越。自从第一次工业革命爆发之后,世界各国先后开展工业化,以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有效手段。无论在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工业化和工业经济都是一个无尽的课题。近代中国作为生产力落后的发展中大国,如何实现从传统的农业大国转变为先进的工业化国家,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是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面临的最重大、最艰巨的历史任务。建国初期,我国作为新兴的社会主义国家,面临着复杂的国内外局势,意识到了工业化建设对于国防建设和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迅速投入到中国工业经济建设的进程中。

一、“156 工程”的确立与背景

“一五”计划的中心是大规模的工业建设,而重工业是重中之重,实现国家工业化是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必然要求。如何把一个落后的农业大国建成先进的工业国,经过多次讨论,提出必须优先发展原材料、能源和机械制造等重工业。这是因为,一方面由于当时正值抗美援朝,中国正急需要建立强大的军事工业以抵御美帝国主义的军事侵略;另一方面中国的工业基础和生产力极度落后,如果没有能源、钢铁、交通等重工业的建立,轻工业和农业是不可能发展的。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了遏制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对我国实施封锁、禁运的政策,限制了我国同许多国家的贸易往来。因此,“一五”计划将前苏联援助中国的“156 项”工程作为重工业建设中心。

第一批项目是在1950年毛泽东首次访苏期间商定的。1949年底,毛泽东率领代表团访问苏联,就中苏同盟条约问题、贷款问题和两国贸易问题进行初步会晤。1950年1月,周恩来抵达苏联,于2月同苏联政府签署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签订了关于苏联将长春铁路、大连、旅顺港口移交给中国的协定以及贷款给中国的协定。协定规定苏联向中国提供3 亿美元的贷款进行新建和改建50 个大型工业企业,这就是“156 项”工程的首批项目,这些项目主要是煤炭、电力以及钢铁等能源,军事和基础工业。第二批项目是1953年商定的。1952年8月周恩来率领陈云、李富春等组成的中国政府代表团访问苏联,商讨苏联援助我国经济建设的具体方案。直到1953年5月,李富春同米高扬签订了关于苏联援助中国进行经济建设的议定书,承诺从1953年到1959年,苏联政府援助中国新建和改建91 个工业企业。第三批项目是1954年商定援助中国新建15 项工业企业。经过三次商定,苏联援助的项目达到156 个。后来又经过两次商讨,增加了18 个项目,加上之前确定的项目,共计174 个项目。后来经过反复调整和实践,最后确定的项目有154 项,由于“一五”计划公布的是156 项,所以仍然称为“156 项”工程。

二、“156 项”工程的实施

在实际施工的150 个项目中,军事企业44 个,能源企业52 个,机械加工企业24 个,冶金企业20 个,化工企业7 个,轻工业和医药工业3 个,这些企业集中分布在我国东北、中部以及西部地区,其中民用工业企业有50 个安排在东北,32 个在中部;军事企业有35 个在中西部地区。以煤炭行业建设情况为例,包括:抚顺西露天矿、老虎台矿、龙凤矿、胜利矿以及东露天矿;阜新平安立井、新邱一号立井、峰峰通顺三号立井、峰峰中央洗煤厂、大同鹅毛口立井、鹤岗东山一号立井、兴安台二号立井、双鸭山洗煤厂、城子河洗煤厂、兴安台洗煤厂、城子河九号立井、通化湾沟立井、平顶山二号立井以及淮南谢家集中央洗煤厂,等等。

三、工业经济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马克思主义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告诉我们,人类社会是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作用下不断向前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中阐明,所谓生产力就是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以获得物质生活资料的能力,是人们改造自然的物质力量,它表示的是生产中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构成生产力的基本要素是:以生产工具为主的劳动资料,引入生产过程的劳动对象,具有一定生产经验与劳动技能的劳动者。以上三者是生产活动得以实现的必要因素,即生产三要素。生产力概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历史唯物主义体系的基石,并认为生产力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生产活动是其他一切社会活动的基础;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从而最终决定上层建筑的变革,并推动社会形态的更替;生产力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物质力量,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集中表现,是一种可供测量的客观标准;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生产关系)具有能动作用,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这种反作用是有限的,归根结底依赖于生产力的状况。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进而决定全部社会关系,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文章来源:《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 网址: http://www.xdgyjjhxxh.cn/qikandaodu/2021/0319/634.html



上一篇:马鞍山市工业经济空间结构研究
下一篇:关于菏泽工业经济发展的路径研究

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投稿 | 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编辑部| 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版面费 | 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论文发表 | 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