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我国城市洪涝防治的新理念

来源: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7-2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近年来,我国城市洪涝问题日益突出,“城市看海”成为常态。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包括多个方面: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和我国快速的城镇化发展。全球工业经济的迅猛发展造成大量

近年来,我国城市洪涝问题日益突出,“城市看海”成为常态。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包括多个方面: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和我国快速的城镇化发展。全球工业经济的迅猛发展造成大量温室气体的排放,导致全球范围内温度升高,水循环加剧,极端气候灾害事件发生频率增加。根据气候变化对中国东部季风区水循环影响的检测和归因研究发现,导致径流变化和降雨变率贡献率的因素中,温室气体排放等人为强迫影响占到30%左右。另外,受下垫面高强度人类活动影响,土地利用率加大,湖泊面积萎缩,城市下垫面改变,不透水面积增加,城市热岛效应明显,加之城市里的人口和财富高度聚集,使得城市洪涝风险和损失增加,这些都加大了城市洪涝治理的难度。根据全球变化对中国东部季风区极端降水的预估和洪涝模拟研究结果,未来我国长江、黄河、淮河等七大流域强降雨天数有明显增加的态势,所以我们必须加强城市规划设计和内涝防治风险管理以应对新的挑战。

面对日益严峻的城市洪涝灾害,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我国相继推出了一系列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12月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提出“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新理念和建设方向;2018年2月,亲临四川成都市天府新区视察指导,赋予成都“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指出“要突出公园城市特点,把生态价值考虑进去”;2018 年4 月,在长江经济带考察时提出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核心理念推动长江经济带城市群可持续发展。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修复城市水生态、涵养水资源,增强城市防洪治涝能力。

(1)国际上城市洪涝治理的先进经验。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较早就开展了城市内涝防治研究,在基础设施的建设上投入较大。我国海绵城市的实质是现代城市雨洪管理和配套管网建设、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发展的系统建设,它和美国推广的最佳管理措施(BMPs)、低影响开发(LID),英国等欧洲国家倡导的可持续排水管理(SUDS),澳大利亚提出的水敏感城市设计(WSUD)、新加坡实施的ABC水源计划等一脉相承,并且其所体现的城市绿色发展系统建设新理念与内涵又符合中国城市建设需求与实际。

研究总结国外城市雨洪管理模式和经验,以为我国城市内涝防治提供借鉴。一是我国城市内涝防治要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因地制宜,结合我国国情进行总体规划。二是借鉴国外在城市雨水管理方面的系统运行方式和风险管理经验,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和建设模式。从源头—过程—末端等3个方面系统建设城市海绵系统,结合城市内涝风险地图进行规划,完善城市暴雨内涝预警系统,进行项目的论证和评估,以降低城市洪涝风险。三是加大城市洪涝防治宣传力度,制定公众参与战略规划,通过公众教育和公众参与等手段,让公众参与到城市绿色发展行动计划和内涝防治措施之中,同时为公众提供详尽的、准确的内涝预警信息,为公众出行提供决策支持,也是城市洪涝风险沟通的重要手段。

(2)新形势下城市洪涝防治的新理念。城市绿色发展理念是一种可持续发展模式,一个以有效率、可持续、人与自然和谐为目标的社会发展模式,需要进行长远规划。城市绿色发展需要建立在生态环境容量和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约束下,要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价值取向,实现绿色低碳循环。当今世界绿色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趋势,重点突出绿色的理念和内涵,许多国家已经把绿色产业作为推动经济结构调整重要的转型。

首先,城市绿色发展需要一个系统的城市长远发展战略规划,城市发展跟它的流域、江河湖库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新形势下城市洪涝防治不应该是各个行业、某单一学科的“单打独斗”,而必须是城建、水利、环保、园林等的配合协作,是政府、高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等的协同发展。加强城市建设和绿色发展的系统思维,实施综合治理和系统管控,建设城市水系统5.0,实现人水和谐、绿色发展。

其次,以物联网技术为主导,以计算机通信网络和各采集控制终端为基础,研究集大数据、高新技术应用为一体的城市水系统智能化监测体系,实现信息数字化、控制自动化、决策智能化,使得感知内容全覆盖、采集信息全掌握、传输时间全天候、应用贯穿全过程,为城市灾害防治和绿色发展提供基础数据。

文章来源:《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 网址: http://www.xdgyjjhxxh.cn/qikandaodu/2021/0727/760.html



上一篇:西里西亚省的后矿业时代煤矿波兰
下一篇:工业互联网的未来主题研讨会在京召开

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投稿 | 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编辑部| 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版面费 | 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论文发表 | 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